鱼身上长白色怎么办?
鱼体白色,除了是生理性的白色透明体表外,病理性的一般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缺钙 水中缺钙引起的第一反应就是表现为体色不亮,白化,甚至有的出现软骨病初期症状,抱头沉底等。水质恶化,pH值升高至9以上时,钙质也容易发生沉淀,使水体中有效钙减少导致鱼体缺钙。所以适时补充钙质,保证水体中pH值处于适宜范围,可有效防止此症状发生,保持鱼体明亮的体色。
缺碘 水中缺碘会引起鱼体色素的分泌不正常,使体色变浅。该症状的判断和治疗都比较容易,补碘3~5天后便会有所好转,7~10天后基本恢复正常。
缺维生素 一般水中的维生素是比较容易缺乏的,尤其是鲜水系统。维生素的缺乏会引起多种症状,其中也包括体色变白等。如果在判断上不够确定是缺少何种营养时,可用一些综合的营养,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以治疗和加强鱼体的免疫力。
白斑病 主要是水老鼠传播的寄生虫病,该虫在体表和黏液中生活和繁殖,破坏鱼体的表皮组织和黏液层,导致鱼体局部或整片脱色形成白色斑块。患病早期白斑无亮色光点,用手指压擦白斑局部无白色粉末状脱落。该病的发生除了有病原寄生虫外,水质不好等管理条件不良是主要诱发因素。
穿白点病 病原为鱼波豆虫,主要以幼鱼为害严重,该虫在鱼体的鳞片基部和鳞片上生活繁殖,破坏鳞片和表皮组织,导致被寄生部位的鳞片竖立形成闪光的白点,并带动鳞片脱落,形成有亮色光点的白斑。在手指压擦白斑部位有白色粉末状物质脱落这是与白斑病的主要区别。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病越发严重,病情扩大,鳍条被破坏,鳍基部寄生虫多,导致部分鳍条断裂,使鳍变形,最终衰竭而死。鱼体鳞片和尾鳍基部有白色点状寄生虫附着,用手擦洗,虫体会脱落。该虫不适宜高水温生长繁殖,一般在25℃以下易发,当水温达到28℃以上时,病害会自动消失治愈。